第(3/3)页 “听见了。”赵小伟答应着。 “对了。你的日记我看完了,写的不错。”王老师走到靠北墙的书桌旁,打开锁给赵小伟拿日记。赵小伟看着她最敬爱的老师,她用力咬着弯曲的食指,忍着酸楚的泪。王老师回到椅子上把日记本放在桌角,他揉了下眼睛说,“写得不错,我没做评改,因为这是日记,你记的事例都是真实的,这种记日记的习惯很好,你看我这本书上写着——” 王老师拿起一本书,翻开第一页指着第一行说:“你看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是文章的四要素,材料是最重要的,现在你这个程度写作文可以虚构,翻开日记改一下名就可以。这本书是我去顺义学习时买的,在我听课的十一天里,我写了十篇作文,因为这是一门课,也是逼上梁山吧!去顺义学习时,我听了别的老师念作文,写得真挺好,也算开了眼界,我不知道‘山外有山,人外有人’,你看,你这日记就是材料,坚持下来,记日记很好,我去顺义学习时任课老师提到了这一点。你后半年就得练习写短文,中考一般是600至800字,也就是大作文本的两页,你回忆一下,你写的作文都超过了两页,是不是?” 赵小伟笑着说:“是!” “你写作文如果朴实的方面有,优美的方面也有,这样,不论哪个老师看,都得说这篇作文写得不错,你说对吗?”王老师耐心地说。 “对!”赵小伟点着头回答道。 “对了,寒假时你给我写过一封信吧?”王老师微笑着问。 “嗯!”赵小伟不好意思地微笑着答应着。 王老师接着说:“信写得不错,可是你写错了一个字,你看——” 王老师往前探了探身,用手在桌子上写着说:“你用拼音写的名字xiao写成了xao,得要有介母i,没介母i,没法拼,我不讲过吗?” “讲过,”赵小伟有些害怕,但笑着说:“我可能没注意。” 王老师靠在椅子上说:“那你也许没注意。” 赵小伟有些不好意思,她沉默了。 “最后我说一下,”王老师面对着墙说,“生活有如海洋,什么样的事都有。”他又看着赵小伟接着说,“不能有一点儿小小挫折就萎靡不振,遇到事情要正确地对待,生活中有痛苦也有欢乐,这是唯物辨证法,你说是不是?” “是.。”赵小伟低下了头回答,她的眼泪快流出来了,但她觉得她这样太脆弱了,硬是咬着嘴唇忍住了。 王老师开导赵小伟说:“俗话说,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,就拿我来说,我觉得我的家庭生活不错了,可‘叭’地一下,我母亲倒下啦!”, 这时赵小伟真想问‘奶奶的病怎么样了’,可她没敢说话。 王老师接着和蔼地说,“你的路还长着呢!你刚这么大小人,就这么忧愁痛苦,这还行呀?不是有一支歌《劝君莫忧愁》吗?不要那么忧愁。你把这几本日记拿回去吧!” 赵小伟想问王老师还看不看第八本日记,可没敢问,她“嗯”了一声,拿起日记出去了。 赵小伟跑到了教室东侧,停住了脚步,一看表这就下学了,她看见王老师骑车回家了,心里想:千万别看见我。她往里挪了挪,下学的铃声响了,她才回教室。 回到家里,赵小伟写完一篇作文时想:王老师说让我写短文,每篇日记只记一天的事,记叙一件事,然后再写一下感受。可我这篇又写这么长,我从明天一定改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