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二 春秋大义-《白衣腰系剑》
第(2/3)页
第一次在蜀州遇见,当时他还是从武当山下来,自以为是的半个道家道士,那时的欧雁青辞呢,大自己少说十岁,同样是不为斗米折腰的迂腐书生。两人在街上偶遇,失心落魄,心心相惜。自此一见,便成知己,同样是读书人,经常相互如何读书,说但凡开卷必有益,可不求甚解。说宇宙无穷,说莽荒始初,说过往春秋,哪家皇帝上台登霸,又有哪家只是天意而为,不足为奇。可取巧以奇句夺人眼目,使之一见惊奇,虎头蛇尾也不打紧。自己会在蝉鸣惹人烦闷的夏夜说道往三千,不惧往流,他也会在冬日积雪三尺屋顶上煮酒论天下,锐评中外。春日的花开重要吗?秋天的败叶就只有遗憾?不,他只是笑着说,万物更替,物如此,人也亦然。
往心就好。
如今再看再读再咀嚼,玉龙横不知不觉泪流满面。
这位忘年之交,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疏远的?
青城山风雨如晦,电闪雷鸣。
暴雨倾盆直泻,泼洒在一行人头顶。
欧雁青辞,似乎气数已尽。
缓缓闭上眼睛。
轻轻一呼,轻轻一吸。
马上要淋到头顶的雨滴,腾空弥漫开来。
这位身为春秋道义的老读书人,一生可算是跌宕可言,出身虽不算太富贵,但也好歹是个中流氏族,十二岁为了天下苍生,在凉州这片侠义的土地上读起了书,天没亮就爬起苦读,直至天黑,废寝忘食,日复一日年复一年,这份心思,总算是感动家族长老,外界的人,也从最开始的指指点点,到最后的心生佩服。
有这份毅力,何苦不成道?
其实欧雁青辞资质只能算中下,只是肯埋首诵读圣贤书,两耳不闻窗外事?他似乎更恨些,平日捧上一本书,无论是吃饭还是蹲坑,晚上睡不着,便借着月光看书,边读边看,成了众人口中的书呆子。在儒道一路披荆斩棘,好不容易拨开云雾能看见光了,谁知,老天当真是不长眼,很是无情的又将欧雁青辞的十多年的心血,毁于一旦。
他自认自己是个重情义的人,兄长之情,知己之情,也许只是低估时期的一眼,让他看到些许光明,心中燃起一丝希望。
粗衣激荡鼓飘。
莫说书生无虎气,象床已成不周山。
青城山主脑海中走马观灯,欧雁青辞的话语,一一浮现。
“剑声刀声枪声,抵得过书生朗朗。”
一气撼动不周山。
欧雁青辞闭上眼睛,已经不止五窍流血得的他,气息如涅槃的凤凰,展翅高峰,天雷山动!
以他为圆心,浩瀚飘渺气息席卷方圆十里。
那一瞬间,仿佛四季更替就在一眼中。
春去秋来,日晒冬寒。
吴忧双眸瞪大,一时不该是进是退。
一直沉默的鹤周天突然爆起,看着光芒露出一丝不可思议,喃喃道:“这老家伙哪里是儒生,分明已是儒圣了。”
这股气息他熟悉的不能再熟悉。
今日在青城山成圣的欧雁青辞,亦如当日在城墙上一招败敌的吕青衣。
只见这位已然跨入圣人的读书人,呼吸庐间入丹田,闭目存思,潜神入定,精神充盈,整个人沐浴在圣人光辉中,白发苍苍,熠熠生辉。
光芒中,好似有读书声传出,声音从开头的稚嫩,慢慢转变为少年,又从少年到成年,最后又从中年至迟暮。
“仕而优则学,学而优则仕。”
“大德不逾闲,小德出入可也。”
“小人之过也,必文。”
“日知其所亡,月无忘其所能,可谓好学也已矣。”
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
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
……
每说一句,欧雁青辞便往前踏出一步,光芒披在身上,萦绕天地间。
他走的极为缓慢。
一步一行。
这是朝着年轻白衣去的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