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只可惜,汉武帝的敌人以北方匈奴为主,他没能继续开拓蜀道。 直到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(公元69年),哀牢人归降。 大汉成功“通博南山、渡澜沧水”,与掸国有了来往。 贸易,从此展开。 大量的蜀布、丝绸、漆器等商品,贸易至身毒国、大月氏国。 大汉最西南的领地,永昌郡正式建立。 永昌郡的存在,就是为了维持南方丝绸之路。 永昌郡与掸国接壤,直到二世纪末,还有史书记载掸国。 只是后来中原经历了动乱,交流史断开了。 没有了大汉的支持,掸国南面的骠国,开始发动战争。 直到公元234年,才恢复了关于掸国的记载。 邓芝、谯周所走的道路,正是这一条,使团的队伍由起初的两千人,扩充至了五千人。 都是蜀中各大世家的贸易队伍,看着如此庞大的商队,掸国、骠国都不敢轻易招惹。 为了壮大声势,使团的队伍用上了精锐象兵。 象兵在中原作战很难,但在丛林中可以开辟道路,运输物资。 光是大象,就有五百头。 这些庞然大物,配合上大汉威武的甲士,极其震慑人心。 为了进行友好交流,以及保障使团队伍。 邓芝在掸国招揽了三百护卫队,一路挺进,穿梭身毒各部。 当时的身毒,已经没有完整的国家了,大部分领地被大月氏国国占据。 后来大月氏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动乱,贵霜部落崛起,掌控了掌权。 因此又称贵霜王国。 邓芝的队伍越来越壮大,抵达贵霜边境的时候,已经有八千人,足矣覆灭一些小国,以及部落。 谯周每一天都过得心惊肉跳。 他带来了大量的儒家典籍,每天都与各地的学者交流,一边学习他们的语言,一边教授他们大汉的文字,将儒家的书籍推广出去。 每次听到“叽里咕噜”的语言,谯周的脸色都变得煞白。 他自诩学富五车,却连基础的交流都不会。 使团的舌人,越来越难找。 他们知道大汉,知道这是屹立在东方的超级大国,和传说一样。 大汉四百年的国祚、气运,庇护着使团。 邓芝一连击退了十几波劫匪,才堪堪抵达贵霜边境。 惊动了贵霜的官吏! 这么庞大的使团队伍,他们还以为是战争来的。 边境侯立即上报了贵霜朝廷,震撼了韦苏提婆二世、贵霜王波调。 在他固有的印象中,大汉应该在西域才对,在王国的北方区域。 怎么突然从南方来了? 西汉时,月氏为匈奴所灭,遂迁于大夏。 分其国为休密、双靡、贵霜、肸顿、都密,凡五部翕候。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,贵霜部崛起,攻破了其余四部,建立了贵霜王朝。 唯有大汉仍称为大月氏国。 波调其人,文武兼通,为人英明。 他经历了汉灵帝、汉少帝、汉献帝三朝,延续至今。 正史记载,要到太和二年(公元229年),波调正式与中原王朝通使,还被册封为“亲魏大月氏王”。 此次邓芝、谯周出使,让波调极为惊喜。 因为他的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,各部纷争不断,根本无法团结一致。 历史上波调死后,萨珊王朝将贵霜王国打得粉碎,最终贵霜只留下一些城邦,沦为大国附庸。 也就是说,汉室分裂为数个诸侯了,波调之所以没有趁势攻打西域,是因为贵霜也处于王朝的“末期”。 这种时候,纵使国王英明,都是很无力的,更何况波调晚年变得极其昏庸。 汉朝使团的到来,能够壮大贵霜王室的声威。 对于波调来说,政治意义非常深远。 历史上他派遣使者前往魏国,接受相当于臣属的称号,也正是为了巩固朝堂。 现在邓芝、谯周的到来,给了波调施展才华的机会。 贸易只是其次。 因为,他准许汉使团入境,为了宣示王威,他派遣了三万军队,沿途护送。 其实也是防止汉人使团图谋不轨。 双方心知肚明。 邓芝、谯周也迈向了贵霜王都,这一次友好往来,将载入史册。 甚至影响到中原的战场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