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陛下!” “万万不可啊,如此一定会败坏朝纲。士农工商,是老祖宗定下的。” 陈群竭力劝阻。 “可是,刘备都不在乎,朕为何纠着不放?” “没有商人,如何汇聚财富?” 曹丕的问题,令陈群陷入沉思。 当初曹操为了筹集军资,可是任命了“发丘中郎将”和“摸金校尉”。 现在基本上没什么古墓可以挖掘了,除非开帝陵。 但曹丕已经称帝,他怎么好意思呢? “朝廷,需要钱财,事实证明,商人能够为朝廷带来税收。” “依靠土地的产出,魏何以灭蜀?” 曹丕发人深省。 “陛下可以号召百官捐赠,共赴国难!”陈群肃然道。 “好,既然如此,交给长文安排了。朕想看看,到底有多少人,心向朝廷。”曹丕凝声道。 陈群一愣,最终还是答应下来。 他忧心忡忡,写下了奏折。 在一次朝会上,陈群郑重地提交上去。 “今蜀中刘备猖獗,作乱于天下,吾等当戮力同心,为朝廷分忧。” 于是,陈群代表家族,捐赠一千金。 所有因九品中正制获益的世家,都纷纷行动。 毕竟都欠着陈群的人情呢。 纵使如此,满朝文武,也只捐出了两万金。 曹丕不知道该哭还是笑。 两万金,能做什么? 对于个人,亦或者家族来说,已经很多了。 但放眼全国,只能说毛毛雨。 曹丕算是明白了。 光是依靠世家大族,他是站不起来的。 世家大族掌控着大量的土地,朝廷的税收依靠着这些土地。 皇权与世家,本质上还是存在着对立。 于是,曹丕另辟蹊径,决定与蜀中通商。 此前他一直十分抗拒,觉得这是让蜀中发展壮大。 现在看来。 是曹丕错了,大错特错! 对两国皇室而言,贸易绝对是有利的。 国家、皇室吃大头,世家大族、商贾跟着喝汤。 在某种程度上,能够让皇室、朝廷摆脱对土地的依赖,减少世家大族的影响。 朝廷的税收,绝对不能单一。 纯粹的土地产出,容易让人卡脖子。 适当的贸易,利国利民。 当刘禅收到来自邺城的书信后,他是难以置信的。 “这曹丕,到底怎么想的?”刘禅思忖着。 大战刚刚结束,百废待兴。 互市,能够带来庞大的利益。 毕竟魏国的市场,摆在那里,上千万的人口,需要刘禅来掠夺财富。 他没有理由拒绝。 战争是战争。 不妨碍赚钱! 没有财政,拿什么来打仗。 弩矢、箭矢,以及各式各样的军备,都是拿钱烧出来的。 刘禅给成都去信后,便着手准备了这一次互市。 果不其然,刘备的回复永远是支持。 刘禅喜欢这种能够做主的感觉。 只是互市的地点,很难确定。 刘禅派遣马谡出使魏国,具体商议。 双方唇枪舌剑,谈了很久。 魏国坚持在洛阳进行互市,保障他们的权益。 如此一来,主动权就掌控在魏国手中了。万一哪一天他们不高兴,很容易扣押物资。 但也并非都是坏处。 商队前往洛阳,可以给刘禅提供机会。 什么机会? 当然是渗透潼关、洛阳的机会。 潼关的防御极其坚固,常规的手段很难攻克。 刘禅一边开采勐火油,一边寻求新的突破办法。 贸易,是攻破防线的绝佳办法。 双方互相签订一些文书后,魏国也做了一些妥协,承诺不会做强盗之事,以及保障商队的安全等等。 半月后,洛阳的贸易兴起了。 这一次曹丕学聪明了,他征收了极重的税,将大部分利益,一口吞下。 花花肠子,他玩不过刘禅。 既然如此,不如保障自己的那一份利益即可。 曹丕的目标,极其地明确。 最绝的是,曹丕派遣使者前来商讨,要不要先联手,瓜分了江东。 说实话,刘禅怦然心动了。 第(3/3)页